尚书屋文化月刊

KITARO和我的梦 风中歌

  前些日子上网时,无意中进入了一个个人音乐站点。看得出来,网主是个KITARO的爱好者,竟把《古事记》全部上传了。当时,我兴致勃勃地下载了《太始》、《创造》、《恋墓》这几首。后来有事,就没继续下载。这两天又想起《古事记》,想把剩下的几首也下载完。可是登录到那个音乐站点,发现内容已经更替,《古事记》早就不见了踪影。

  这多少让我有些遗憾和无奈。然而仔细想想,这点遗憾和无奈,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早就喜欢KITARO,想来大概是91年了,那时还是个大一的学生吧!宿舍里有个北京的哥们儿,憨憨的,有一点儿傻。身上似乎少有皇城根儿脚下长大的子民,那种惯常的自以为是和指手划脚。我非常喜欢他,因为他经常从家里带来一些我买不到也买不起的音乐磁带。
 
  我还记得,他带来的带子,几乎全部都是用那种SONY空白带翻录的。从这些翻录带里,我第一次知道了KITARO,也第一次听到了《丝绸之路》。

  KITARO带给我的感受非常美好,纯净、悠扬、境远。听KITARO的音乐,我眼前会经常浮现出一幅色调恬淡、精致的田园画面。有时会有一点点阴霾,有时却又一片晴朗柔和。

  就是那时候,我知道了电子音乐。前两年,出差特别频繁。一次在昆明的街头,我看到了KITARO演奏会现场版VCD,两张一套的。于是便欣然买下。回到天津,仔细欣赏这套KITARO现场版VCD,竟有些失望。因为过份嘈杂的现场效果,反而让我怀念起那些插着耳机,静静听着那些翻录来的KITARO的日子。

  上大学的那几年,大大小小的事情搞得我心情始终不太好。尤其对以后的日子,我多少有些迷惘。上中学时,阴错阳差地选择了理科,上大学时,又阴错阳差地选择了计算机。然而对文学艺术的偏爱,我却始终念念不忘。这种苦恼,伴随着我度过了大学四年。

  毕业后,我又阴错阳差地离开了北京,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做了一些我并不喜欢的工作。这样的日子让我更加苦闷,我始终看不清我前面的路。

  浑浑噩噩地过了些年。这些年当中,科技飞速发展,而我以为我似乎看到了前面的路。有几件事情,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大概是96年,我从电视里看到了香港举办的多媒体艺术展。这无疑开拓了我的视野。于是我知道了有这样一门艺术,将计算机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集于一体。当然,一直到现在我对多媒体艺术的了解还相当肤浅,但当时的确让我感到震撼。

  那段时间,经常往北京跑。在中央美院,看过一些电脑美术展览;在太庙,看过关于埃舍尔的艺术展;在美术馆,看过米罗的绘画展……98年英国新媒体艺术展在北京举办的消息,着实让我兴奋不已。无奈,正忙于考研的我没有抽出身来。

  当然,我始终也没有忘记KITARO带给我的感觉和影响。对音乐的偏爱甚至让我偏执地以为,那些通过电脑加工合成的电脑音乐,应该成为多媒体艺术的魂灵。

  就这样,我不可救药地迷上了多媒体艺术。然而,我的工作、生活环境枯燥乏味,频繁的出差和单调重复的工程设计工作,让我看不到一点希望。于是我选择了考研,我一直以为只有考研,才能让我朝着梦想靠近。

  我那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是356分,在清华大学新媒体专业(当时称为多媒体应用专业)的考生中,名列第三。当年该专业有四个招生名额。我高兴极了,我以为梦想也是不难实现的,我以为我考上了。

  然而,我错了。面试的时候,他们对我额外照顾。因为我学的是小语种,考研考的也是俄语,所以特别请了外语系的两位老师,分别考核我的英语和俄语。好在我表现不错,尽管心里紧张的要命,最终还是通过了面试。五月底,当我的档案从单位调到了清华;六月初,当我得知月底可以取入学通知书,我终于长长地出了口气。我以为梦想最终还是可以实现的,我以为我还是考上了。

  然而,我又错了。六月底,我兴冲冲地去清华取入学通知书。未曾想当头一棒,被告之我档案有问题,不能录取。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的经历很简单,也从未犯过政治错误,我的档案会有什么问题呢?后来我才问明白,原来我把考研报名表里面的本科成绩单填错了。我恍然意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可是不管我如何解释,他们也不相信我的理由。而我始终也没搞明白,他们指责我蓄意乱填的依据。

  于是,我准备再考一年,我以为再考一年我就可以接近我的梦想了。

  然而,我还是错了。那个负责新媒体专业的熊澄宇老师告诉我,他不会允许小语种考生报考的。

  呵呵,生活是多么让人捉摸不定啊!而多少的机缘,在我们面前不过是匆匆的瞬间。握在手中时,就要好好珍惜,随风而逝时,就要顺其自然。

  生、老、病、死、财富、地位甚至婚姻等等,往往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这些或多或少地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就象我们顺手抓了一把坏牌,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自轻自贱、妄自菲薄。我们唯一可做的,也许就是把握住现在,把握住自己。

  那件事已过去很久了,而我也几乎不再去想它了。只是从此我明白了,虽然我无法左右那些不可控的东西,但我可以尽力让自己过得好些。我可以为爱人的问候而快乐,我也可以为夜晚的月光而幸福;我可以为雨后的清新而微笑,我也可以为一粒沙的世界而陶醉……

  我不会再为KITARO的《古事记》而忧伤,尽管他在我的记忆中并不完整。

  也许很多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吧。

2001/3/14

林扶叠

  买一本周作人翻译的《古事记》看看吧。清华特烦人,没有女生,舞厅乱七八糟,不上也罢

胡麻

  鼓掌.

  我本来也想这么说,只是没去过清华. 还好没去过. 我弟的同学的哥上的清华,他本人当然是我第的同学了,在西安上一个不起眼的学校.两个人同一年上的大学,然后寒假回家,弟弟欢喜雀跃,哥哥长吁短叹.

  福兮祸兮,那也难说的紧. 生活如此曲折,终究青山仍在,正是"哀而不伤"的境界.风小朋友有福了!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