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屋文化月刊

形而上的中国文字艺术 不知所云


  形而上已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代表,与抽象有些关联,但又不是具体指示为抽象,它在哲学范畴里也占据了一席位置,并不是中国所应用的,也不是世界所看好的,在时间上只是代表了过去曾经显现过的辉煌哲学成就而己。谁都不可能了解在未来我们是否还会以唯物论的调调办每一件事,无论大小;谁也不能够说我们现在谈形而上学就是退化了。今天的事在明天也许就是错的,所以对于对或错我实在不能下一个论断,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用和就年,岁在归抽,木春只出,回与回几山因只蓝听,修西是也。群先比只,少张先几。次地有中山军另,毛林修住,有有请六几团,应带做有,因一为六上去水,列做起次,岁无四住关选只声,一上一用,一组一长许有请。是日也,天浪起请,回分和长。样关与周只大,副查平类只声,所一有木成坏,组一几是听只与,新咳了也。

  不知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这是《兰亭序》的第一段,想来我和王羲之在血亲上应是有百分之零点零多少的关系的,他今天若真是看到了这段文字,非要把我痛扁到死才甘心。是有些极瑞,我承认,实际上我打出这么一百二十三个字也挺不易的,因为我得用全拼敲键盘,只能用每个音的第一个字,现在打得却是用五笔,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就好像看完胡愈之先生写得别字竖版《打倒方块字》后,再看老光写得背景资料一样,我没这么想念过简宋字体。

  原本在电脑上看竖版繁体字已经显得很夸张了,偏偏文章里还一再地故意写别字,诸如“石行”(实行)、“时后”(时候)、“这羊”(这样)等等。不难看出,胡先生在写“连词”时,也并非把每个字都改变,正如他所说,只是少用十画以上的字,联系上下文时,还是可以看得出其原意的,但是得思考一番。由此可见,胡先生的改革方案直到今日并未被完全认可,之所以说到“完全”二字,是因为胡先生文章内有些建议已经被我们自然而然地书写于自个场合。当然,我并不晓得中国文字从繁体到简体之间的变革路程如此曲曲折折。我也是很自然而然地书写着“几”、“双”……

  四项基本原则原本有一条“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前两日学习邓小平理论时才发现这一条早就改了,现在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当时我想得是政府怎么就没和我们商量商量,原则化的东西怎么可以说改就改。到今日想想又有什么呢?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在公共汽车里听广播电台里“两会”人大代表的提议,我竟是失声笑了出来,没想到他们会如此的无聊,比我还无聊。也许中国国情适合的就是这个,否则电台里不会大张旗鼓地宣扬。饭桌上一个属于社会上层的人物正在把练“法”功的自焚人物和丘少云作比较,我当际差点把菜喷出来,而大家只是和着笑,实际上我也是因为笑才差点喷饭。

  没有哪个领导人会想着来一番文字改革,别忘了!现在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文字改革是我们不曾经历的,即使是文化大革命讨论的也只是资社两姓问题。然而文字和语言发展到今天也并非只用于口头,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倒是的。中国文字的书写和口语正如胡先生所讲有些冲突,可实践表明这一矛盾并不影响文字的发展,反而让文学更有层次感。反正人家马克思也说了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存在,只有矛盾才能发展。

  当代中国文字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和国际接轨的问题(我随便说说)。“拉丁化”所实现的并非是本质的拉丁化,所以学校里得学习两种语言,不仅仅是常用语言,你学得是什么专业就得相应得学习此专业的英文版。在中学我就很希望中文能成为通用语言。比起欧美人,中国人得花双倍的精力,GRE还得在2200分以上才拿得出手,可外国只要1600分就算得高分了,到头来人家美国还不承认同一张GRE考卷考出来的中国文凭。

  当什么都国际化的时候(包括利息税、遗产税),网络兴起。中国人有了自己的ICQ——OICQ,聊天也成为大多无聊都市人所把玩的新意思。只是中文聊天实在不如英文来得方便。五笔难学,拼音太慢。慢得原因就在于你打一个字时还要在很多个同音字里寻找,于是很多人为了省事,就取该字的同音字:

  1、太吗饭
  2、网落摄取
  3、身请
  4、怎么半
  5、哭哭相催

  看是看懂得,可真是的“太吗饭”。这就像是我费力打得无用功“兰亭序”一样。

  如果网络聊天一直延续如此就遭殃了。表面看来好像是像胡先生所提到的那样发展,但实质却是变了的,再则,胡先生的论点只是实践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之所以没有被应用也许就是因为其观点的片面性,并不适应中国国情(笑)。中国的语文教育在学生少儿时期最最提昌的就是不能写别字,否则是要被打手心的。胡先生在1934年提出的观点如在今天应用我真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就如前两年大街小巷所张贴的都是繁体字一样,他们所求只是表面——学香港、好看。

  长久喝白开水怎么能提高味觉?我现在在一堆高尚人物里混日子,自觉也“高尚”了不少。方块字倘若真被打倒了,我又不知要到哪去了。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