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是为我歌唱 【mimi】
|
::
|
我在翻检小西作品的时候,意外地看到小西的散文小说等文字。意外,是因为在我潜意识里,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是心存敬畏的,比如诗。而诗人于我而言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神秘,尤其是那些我认为可以称其为“诗人”的诗人。我原以为诗人是只写诗不写其他文字的,因为诗凝练,无疑是经过高度萃取而得到的精华,有了这种萃取的能力干吗还要退回去用罗嗦的文字来表达呢?就好象有机动车不坐,却偏要步行似的,让人纳闷。我自己呢,因为没有机动车,是只能步行的,所以始终只能写自己擅长的散文。 在我的内心,其实是把诗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至少比散文要高,这是为什么?除了有点迷信、有点敬畏,还觉得诗歌是一门可以与绘画相提并论的艺术,非常抽象。写小说写散文好比在大田里种庄稼,脸朝黄土背朝天,字要一个一个的码,苗要一棵一棵的栽,庄稼收割后,端到人家饭桌上的是白面的馍馍、俏皮的饺子、精致的扬州炒饭,可在作者的劳作里,尽是些耕耘、灌溉、施肥、除虫、间苗、收割、打场、加工之类的粗活。写诗歌呢,我到觉得更象种茶,从采茶、晾茶、炒茶、藏茶、品茶,每个环节都需要把握火候和技巧,火候不到,时机不符,技巧不够,茶的品位就完全不同。茶农中流传着“一叶茶顶十粒米”的古训,就是说茶叶的金贵,这的确是个精工细作的活计。 在杭州的时候,我们去了梅家坞。从市区驱车一个小时左右,人迹愈加稀少,而青山农房却渐次增多,茶农们就居住在山脚下。这时已过午后,茶农们在房前炒茶或歇息,看到山外来的我们,就笑盈盈招呼着喝茶。在门前天井里的小桌前坐将下来,女主人就把一大杯新茶放到了面前,大号的茶杯里,涌出丝丝的茶香。四周地上摆了很多的花盆,种着茶树,女主人说那是新来的品种,以后要移到田里去。主人家的房子是简易宽敞的二层农家小楼,一层是洗漱、吃饭、干活的地方,二层大约是卧室。从前门进去,厅堂赧然直对着后院的青山,后院左侧养着一池鱼、右侧养着一群鸡,前院养着两条狗,其中一条叫亮亮。 向晚时分,山风硬起来,四月的最后一天透着些凉意,毕竟是在山里,不比杭城市区内的温润柔和。女主人拿来外套给我御寒,又把家养的本鸡下的蛋现去炉灶上煮了七、八个让我带着路上吃。同去的老杨指着女主人让我猜她的年龄,我晓得杭州这里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十分养人,尤其滋润女人,所以不敢往年轻里猜。若从她朴实保守的衣着和发型上来看,一定是四十上下的年岁了,但仔细端详她苹果形状润泽饱满的脸庞,就不敢往四十岁上靠拢了。其实,女主人都快要抱孙子了,五十出头的年纪。她教给我如何炒茶,而我暗暗盘算着,明天春天再到这里来,跟她去山上学采茶。 闲话少叙,我在翻检小西作品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你是为我歌唱》。你是为我歌唱?我咂摸了许久,很特别地觉得这几个字暗合了我的某一种心境,但一时又无法明了这其中的“你”是指谁?指什么?于是沉淀在心里始终念念不忘。今年的五月在杭州盘亘数日,回到家里的时候,忽然知道了这几个字的归属:杭城,你是为我歌唱。 小西在《你是为我歌唱》中写到: “尽管杭州人故做深沉地说西湖已经不如从前那么美丽,我还是觉得西湖足够迷人,至少迷倒我了,我几乎发现我眼前的美丽景色使我迷恋得带了点儿性的意味——很难说出是哪一点,西湖十分工整,十分均匀,象皇家气派的工笔仕女图。” 也迷倒我了,杭城。 艾晓明在《偶遇》中说:“某个初夏,你在百无聊赖的下午,坐在一棵繁花盛开的果树下,花香熏染你,绿荫覆盖你,你就闭上眼睛,做了一个梦。”而我们的确是如此这般地一连数日盘亘在杭城的植物园里,一杯新茶,一袋瓜子,一本书,在林荫的草地上消磨掉整整一天。小孩子们在追逐着孔雀,踱着方步的孔雀在孩子的手上挑挑拣拣地觅食。 如果起个大早,就去苏堤走走,堤上尽是溜早锻炼的老人,偶尔亮开嗓子吆喝几声。沿着苏堤,一路走来,忽然到了一个很有立体感很有景深的地方,原来这里的湖边育有一片微型森林,清一色的参天大树,修长、笔直,遮天避日,是个天然的氧吧,边享受森林浴,边垂钓,十分的悠然。 一个城市内在的脉搏与真实的气象并不体现在人头攒动的风景区,在这些热闹拥挤的地方,能把住的只是一些浮动的游脉。我们象杭城人一样地驻扎下来,出没于城市的街道和小巷,走过一些小杂货店、药店和水果摊,向身披婚纱迎候客人的新娘子送去微笑和祝福,跟小摊主们愉快地讨价还价,在火暴的饭厅里跟大家挤在一起品尝钱塘江的枝鱼、西湖的莼菜。 很感叹杭城人悠然天成的生活方式,不懈怠,也不那么浮躁着去打拼和玩命;观念开放灵活,却不那么前卫作秀和咄咄逼人;懂得生活,斟一杯清茶可以在大自然里消磨一个又一个春日;朴素谦和,不事喧嚣,正如这座不大的城,给人留下新茶般的印象。 杭城我已去过三次了,依然无法停息要向她奔涌而去的渴望,当我从她怀抱里归来,她的音容笑貌已经深深刻在了脑海,那种疏密有秩、错落得当、繁简适宜、张弛有度的从容之气和对美的融化与理解,让我觉得找到了理想的生存家园。我无法形容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那种贴切的融入感和惬意的归属感让我觉得:杭城,你是为我歌唱。
|
||
※尚书屋文化月刊※ 第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