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斑竹半月谈】湖中罂粟VS老光(五月上)
|
::
|
罂粟:我大概来了一个月了吧。 老光:好在我们只需讨论这半个月,呵呵。你先说说整体印象,如何? 罂粟:这半月好象争论的焦点就是那几次讨论啊,我觉得比较大反响的小说不多啊,都是一些议论的文字。。。出了几个非常乐衷于争论的人。 老光:我说从你说起,是想你怎么看讨论,怎么看讨论的话题,和参与的人 罂粟:争论王小波是比较多的,我觉得讨论是好的,但是过于的计较就不太适合了,好象慢慢的就会偏题。 老光:过于的计较? 罂粟:有几次争论到了最后,我简直看不下去,太生涩了。比如杨破带起的几次。 老光:这其实是网络上讨论的一个特点:因为交互性太强了,大家发表看法太容易,所以很多想法一冒头就说出来了。 罂粟:是啊,而且很容易误解,比如两个人说的都不是一个事情,还纠缠在一起。 老光:对。往往讨论到最后,都是在讨论讨论本身,你说他讨论时带情绪,他说你偏激。。。等等。 罂粟:是的,可是如何能避免也无法谈起,还在一定程度伤感情。 老光:所以我愿意看大家把文章写长一点 :)这样,写的过程当中,就会冷静一点整理自己的观点。 罂粟:可是太长的话就一定要能够明白点,不然的话别人更看不下去。我建议观点先明确一下,不要写了很长都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老光:可就要看讨论者对题目的理解程度了。 罂粟:是的,比如瓜发表的几篇,我看原文都比较吃力,看到后面别人发的疑问,会有头晕的感觉,呵呵。 老光:瓜的几篇类似科普的文章吗? 罂粟:不是那几篇,是关于文学的,那个“熵”什么的。他的原文还是比较线条清楚的,但是后来大家提的问题多了,就比较混乱了,不停的在熵这个概念上纠缠起来了。好象没那个必要。我觉得好象大家的心态有时候就成了挑毛病的心态了,不是注重别人发表评论的总体观点,而是过于在个别的概念上纠缠了。 老光:挑毛病是我们这个论坛最近一段时间的通病。我倒是觉得RC和瓜商榷文学要素那次讨论,更贴题些。瓜的题目特别大:文学的十大要素。 罂粟:但我也觉得他论述的还不够清晰。。。RC的反驳条理更不清晰了。 老光:篇幅不够吧我觉得。卡尔维诺有本《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关于文学的讲演录他谈了文学的六个特征。很个性化吧说法,比如第一个是lightness,轻盈,也有翻译成轻捷的,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文学,而不是学术化。 罂粟:恩,这个就比较个人化了,是一种感觉。确实,文学本身也不应该太学术了吧,我还是认为那种模糊的感知比较恰当。 老光:说到模糊,正好卡尔维诺讲的第三个概念就是精确(exactitude),他论证了对模糊的感知正好包含了精确。 罂粟:瓜的分解我觉得太细致了。 老光:理论的存在,我觉得是为了说明感性的说法难以充分表达的东西,比如上次我举了个例子,概念就像一只箭靶,你的箭到了那里,才发现:哦,还有这么一个空间啊。在这里,靶子本身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把你视线引出来,注意到的是新空间,新天地,新感觉。但如果这只箭靶太近,就不可能引导出一个新空间。 罂粟:那么,目的还是感性的东西啊,还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能力去感知啊。 老光:或者说是审美的吧,所以很多优秀的理论家创造了概念,又自己抛弃它。 罂粟:不能局限于概念。 老光:其实我很愿意看瓜这样的归纳总结,他这样等于树立了一个靶子,启发人思想。不过我觉得瓜还是总结得多了些,靶子不够远。好像是rc吧,说瓜是古典主义的卫道士。哈哈。我也有同感。 罂粟:我倒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吧。为什么说总结过多,因为对传统文章的结构过于着重吗? 老光:他自己写实验性质的东西,但是根据他理论挑选出的伟大优秀作品,都是古典作品。你看,这就很自然,因为他正是从这些作品中总结出来的要素呵。 罂粟:那也是他怕受到驳斥吧,呵呵,经典的东西总是大家无法驳斥的。如果总结的话确实应该从古典的开始吧,毕竟现代的还太单薄了,都不能成完整的系统。 老光:我不大认同你这个看法。我觉得古典主义是个封闭系统,所以总结起来相对容易,而现代主义是个开放系统,总结起来不容易。现代主义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比如我理解的现在主义的特征是走极端。拿实验文体来说,陌生化算是一个要素,开始的时候,意识流就新鲜,但后来就不新鲜了,作家就变着各种花样来,你一句话里没有标点,我就一段没有标点,甚至整篇。。。越来越极端。总之尝试各种方法,写得很怪。 罂粟:那么这样的潮流又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这些东西的审美更加的相对了。 老光:意味着艺术家不肯屈服于雷同和重复啊。 罂粟:是的,想找到出口吧,以前的东西太厚重了。 老光:几年前我读过一篇文章,好像是报道吧,感触很深,后来引用了好几次。文章很简单,说的是美国的青少年问题。有个女孩子,大概是吸毒吧,可能还有别的,离家出走,后来被警察局抓住了。通知她家人领她。她妈妈来了,看到女儿这样,很伤心,说:孩子,你到底想要什么呀?女孩子大哭,说:我就是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啊。这就是现代人的状态。 罂粟:呵呵,我怎么觉得有点象我啊,找不到方向感,对自己的需要都不能明确。 老光:我觉得最近的作品里,现代感较强的是拇姬和你。他好像偏重于理性的反思,你偏重于感性。 罂粟:说起来,他是学文科的吧,比较系统一些。他的东西我看全了,比较喜欢,但是不是最喜欢的类型。我觉得相比较于内容,他有些形式上的东西太强了,我能比较有兴趣的看完,但是他内在表达的东西不能取得共鸣。比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很有兴趣的看完了,但并没有让我很深入的思考进去。《恐龙》写得不大简洁。 老光:我看了《恐龙》,很有意思。我记得你在回帖里说过《恐龙》有思考的余味。 罂粟:可是原作让我思考的更多,我从他的剧本里看不出超越了原作的部分,有些模仿的地方不够好,比如写王二。还有,小龙女的那个我觉得后面加的也过多了。 老光:这倒似乎不全是摹仿,更像借用,王二对自己塑造出来的角色无能为力了。不过好像表现得有点过头,太滑稽了。倒是第六场,我比较喜欢,就是借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一段,很短,给读者有余地,很简单地提到了毕加索和梵高,现代艺术的两位代表人物,不置评论,反讽的味道也很淡,有,但是很淡。我喜欢这种不激烈的反思,对现代艺术的反思,太激烈,就和反思的对象合为一体了,因为现代艺术就是走激烈、极端的路子。 罂粟:恩,那么你觉得通篇的意象表达的强烈吗? 老光:通篇的味道我不是很喜欢,理由就是喜欢这一段的相反 :)很多地方多余,一种模式重复很多遍,比如甲乙丙丁的贫嘴,这样好写,又容易读,很有趣,不过比较无聊。 罂粟:那么作者在偷懒,本来可以写出更加深刻的东西的吧。 老光:在关于写作的讨论中,不同的人也显示出不同的态度。比如RC,我觉得他的气质也是古典的,他并不是反对瓜的总结方式,而是认为他的总结方式不够圆满。对圆满的要求就是古典主义的特征。 罂粟:那么,为什么要圆满呢? 老光:这要问他们啊,呵呵,圆满舒服啊,就像人们希望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一样。 罂粟:可是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了答案就没有余地了。你呢,你觉得圆满有必要吗? 老光:我算个中间派吧。欣赏实验,理解传统。我也愿意每个问题有答案,但我希望每个人的答案不同。或者说,希望各人的姿态不同吧。 罂粟:呵呵,我猜到了。 老光:说了关于写作的讨论。还有关于王小波的讨论。你怎么看? 罂粟:我觉得开始的方向还是好的,后来争论的很偏激了。说到王小波,我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说和杂文,但也许并没有上升到理论性的高度来分析。他写的东西挺有实验性的,后期的作品。你最喜欢王的作品是什么呢? 老光:杂文吧。 罂粟: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举个例子。 老光:《我的精神家园》的序言,里面有段话说自己到了中年了,责任感让他顾不上自己的清白了,愿意趟混水。我非常喜欢他这段话。他的小说我也喜欢,但不是特别喜欢。 罂粟:恩,为什么呢?有人觉得他的小说非常的好啊。 老光:是非常好,但我觉得力量不够。王小波说过好的作品会让人有被冒犯的感觉。我很认同他的这个说法。但我读他的小说,这种感觉不强烈。另外,他谈自己的小说观,提到杜拉斯尤瑟娜尔卡尔维诺迪伦马特等等,他说他知道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他没有读到,但是他觉得无所谓了,因为他读到了最好的现代小说。我很吃惊。他没有提过卡夫卡、马尔克斯、福克纳、博尔赫斯、索尔·贝娄他们,好像也没提到鲁迅的小说。 罂粟:可是个人总有个人的偏爱吧。那么你觉得他学习到的东西有限对吗? 老光:不管怎么说吧,现代小说不读卡夫卡很难说没有遗憾了。不单是个人偏好问题,我是觉得惊喜不够多。不过我还是非常喜欢王小波。:) 罂粟:是的,死的太早了,可惜。 老光:所以mimi认为我无情,我很不服气,呵呵。mimi很爱他,我还觉得她未必理解他呢,女人的爱总是有些盲目嘛。 罂粟:呵呵,偏见啊。男人就不盲目吗? 老光:好的,我收回这句话。对了,你怎么看mimi?还有RC?他们最近很活跃。好像RC跟你很熟? 罂粟:MIMI的话,如她自己所说,有些时候过于较真了。MIMI也很喜欢陷入到那些讨论里去啊,她写的东西我看了,好象比较接近随笔,她对理论的东西也比较喜欢,我觉得MIMI也比较古典啊,她发表的看法都很平常啊。那个《之先》我最喜欢,就是写梵高的那篇,她写出了自己对待艺术的看法,写出了她眼里的梵高,她眼里的艺术的表达,语言也运用的非常好。 老光:最后那一段很有气势啊。哈哈。 罂粟:我所以觉得她这篇最好,是因为她的这些阐述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仔细看MIMI的杂文,我会突然感觉出许多妙处来,写的很直接,很坦白,而且很有生活的气息,比如说到不买轿车的理由,说到看了某个电影的感受,好象以前看的一些写散文的女作家的集子一样,好象就是挖掘生活,感觉就好象跟你说说平常的话,聊天一样的,而且爱憎分明,不忸怩,好象一个很坦率的朋友一样。再比如她写王小波,写梵高,也是用一种很自我的感情去写的,所以我说感情很直露。 老光:嗯,其实我感觉她的小说也是很自我的,类似心史一类,投了很多感情,不过这样一来,也显得有点窄,对她本人感兴趣的,一定很认真读她的小说,也会有很大收获,但其他人就未必。我很喜欢mimi写的那些随笔,当然也觉得她的看法平常。不过我今天回来,看到她写的关于六一节的那篇,倒有点吃惊,看她那么激动。我看到扫红的意见,也想像filsy那样打倒她。其实从前面一直看过来,也不该惊讶的,mimi一早就说,找到史怀泽就像找到组织一样。可你看她写《跟我一起晒太阳》,那么小资。呵呵。 罂粟:小资不好吗?我觉得有的人小资写的东西我不喜欢,有的人小资写的我却很喜欢,所以很难定论。 老光:其实这半个月里,有好几篇小资情调的东西,叶梦遥《昨夜梦见你》,咿呀《非是是非是》,迷迷《信!!》,风吹佩兰《春天看花》,依水《在天堂想你》,还有你的《那年夏天的童话》。。。 罂粟:是啊是啊,小资的阵营多庞大啊,打倒不了的了,哈哈。 老光:还有菊开那夜。。。 罂粟:她写的简直是小资典范啊。《第十二夜》也是吧,女孩子不写小资的比较少啊,几乎没有吧。 老光:yvonne。这个女人不寻常,很前卫。 罂粟:呵呵,前卫也是很含糊的概念呢。 老光:是相对于传统来说的。不过她新贴的这一篇关于老母猪的杂文,表面上反叛,骨子里也传统。而且虚伪。她这篇文章是反驳e先生对情色大赛的责难。从这一点上来说,揭露e先生虚伪就足够了。但她还嫌不过瘾,加上一段:“我真正想谈的还是创作中看世界的问题。”这等于是自己披上一件道德外衣,过了。 罂粟:也许就是自恋吧。 老光:呵呵,我看到filsy这么说,就是这感觉。其实情色没有问题,反驳虚伪也没有问题,说“最悲痛”,也许在其他地方也没有问题,但在这里就过了。他们的情色大赛我也看过,看不出什么深刻的“悲痛”,就是玩闹一下。这样看来,yvonne这篇东西里流露的情绪,到头来还是和e先生争吃冷猪头。拿燕窝这篇和mimi那篇六一的作比较,我更欣赏mimi的那股劲头,承认想作公益事业,也承认自己未必做得到。她不隐瞒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yvonne就很矛盾,她采取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从她文章的题目就能看出,但又不甘心承认自己不道德,所以就成了这样了。其实呢,她们的道德观念是差不多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mimi很坦白,燕窝扭扭捏捏。关键是那个情色大赛没什么深刻的东西,她的“最悲痛”,很可能是从其他地方借过来的。重复我上次说的姿态高低的话吧,mimi在这篇东西里,是高姿态,不怕跌倒;燕窝开始是低姿态,很稳当,但后来不甘心了,要拔高自己,当然,也许她本来就是道德家,但又何必说那些相对主义的话? 罂粟:那样说相对的比较保险吧,也许人都怕跌倒。 老光:现在看起来,很多小资的文章还挺真诚的。小资也是一种姿势吧,容易感动的姿势,哭不哭出来倒无所谓,关键是感动了。我刚才提到的几篇是差不多形于色的,菊开那夜几篇小说似乎倾向于表面沉静。 罂粟:是啊,所以小资不是都不好的,挺简单的。我喜欢那样很简单的,表现好恶的人,比如杨破,开始讨厌,后来喜欢上了。开始觉得他就是在没事找事,而且故意纠缠的,故意引起注意,后来在聊天室吧,发现他很简单呢,就喜欢上了。 老光:你也喜欢RC吧。 罂粟:是的,很喜欢啊,他更简单啊,单纯的要命,虽然有时候会比较骄傲,但整体感觉还是很痛快的人。 老光:呵呵,我看那篇《我的弟弟》,开始很喜欢,后来包袱一抖,唉。。。呵呵。 罂粟:我觉得他说理的文章有点吓唬人,总喜欢兜圈子,还喜欢套一些物理啊哲学什么的,但整体线条不够清晰。 老光:有时兜来兜去,都没影了。 罂粟:就是跟着自己的思维走,没有事先打腹稿的习惯了,成了写到哪是哪了。 老光:瓜呢?你的看法。 罂粟:瓜比较老练啊,他的那几篇哲理散文我觉得不错,简单明了,不说道理说的充分不充分,但看起来比较舒服,瓜的那个《N-Files: 你的肛门什么颜色》的我也看了,其中有几个构思挺有趣的,那个他的目的很明了啊,讽刺网络文坛的,模仿几个写手的部分很有趣,我觉得好笑。但是我还是觉得瓜写小说不如杂文好看了,大概就是太着意于讽刺吧,除了那些表面的可以模仿我没看出更多的东西。 老光:老渔的那篇《爱情狐狸》呢? 罂粟:啊,我不是很喜欢了。说真的,没有看的很仔细,觉得比较沉闷和老套,呵呵。 老光:好象很多人和你的看法类似,但我很喜欢看这样的小说。学者的作品,对人的弱点揭示得很准。 罂粟:恩,可能我个人比较抵触平铺直叙吧,而且以我的年纪对那样的生活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我看到的只是很虚假的东西。(老光:虚假?)就是我认为是虚构出来的故事了,而且跟我眼里的世界不太搭界。 老光:我觉得这几个人物都表现出我们或者周围人的一下特征啊。有些尖刻的地方,但是很真实,比如夏易,女人的很多特点在她身上表现得很充分;还有那个女孩子,甚至有点可怕。就像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的,“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罂粟:……可能我接触不到啊,我周围人都是学生之类的,……事实上我从来没有真正的走上社会,所以我理解不了这些人的形象也是正常的吧。我第一感觉是排斥……好吧,我反思,我再去仔细看看好了。 老光:说说这半个月你印象较深的作品吧。 罂粟:恩,那么,很多的,《岸边》(风中歌),《恐龙》(拇姬),还有瓜的几篇哲理散文。。。 老光:石雕稻草人的《秦奶奶的粥》呢? 罂粟:看了,印象一般。 老光:酸酸儿的那篇连载呢? 罂粟:看了,太象村上了,简直是临摹了。 老光:还有许多的几篇文章,《带你去看桑树》,《记忆深处的自传》。。。 罂粟:看了,可是印象很淡薄,比如《带你去看桑树》,当时的感觉是不知所云,大概作者是想表达点什么,但我无法领会,我觉得他大概想表达一种艺术家的孤独和无奈,一种对现实的无从把握,还有对整个世界的触摸,在他封闭的世界里。说简单点,甚至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等一个人就等人吧,又说到桑树,说到世界问题,说到他画的画。。。反正就是想刻意的营造出点他自己的孤独感,但挺做作的,我觉得还是自恋。 老光:对其他作品的印象呢? 罂粟:光棍的《爱情故事》我倒是很喜欢,那样简单朴实的语言我觉得读起来很舒服;MIMI的那个《在那遥远的地方》,太长了,所以没看完;瞎子的《隔绝》,我看了整整四次了,呵呵,我还是比较喜欢那样的东西的——我承认比起具体的刻画,我喜欢引人入胜的情节;孤云的《月殇》让我想到了瞎子的《杀局》,也是用了一种先把作者隔离到作品外的手法去写的,作者好象置身事外,但到了后来才露出主线,原来是“我”跟秦月的爱情是主线,开头我觉得节奏挺不错,后来写的拖沓了点,很多描写不必要。 老光:而且死的人太多了,还一厢情愿地美化死亡,比如最后那一节,“我”死得好没出息。 罂粟:是的,我不认为那个我最后的死是一个高潮,没有死的理由,觉得很生硬。 老光:好象还有国士无双的两篇。。。 罂粟:警察和小偷的故事好象一个寓言,另外一个就是纯粹的文字游戏感觉了。《警察和小偷》是很有趣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格林童话,呵呵,可是后来女警察的态度却很暧昧了,我倒是希望最后女警察对小偷一点感情都不流露,那样更自然呢。 老光:我觉得那个女警察好像粲然,有一次灌水,粲然对老渔说,(老渔是粲然的老师),我今天在校园里见到你,我穿了什么小花布裙子,自信冲上去可以迷倒你。。。呵呵,“小姑娘脱掉警服,梳了几个小辨子,穿上了自己喜爱的花裙子,白袜子,红鞋子,一蹦一跳的去找那个贼了。 ”我看到这里,就想起粲然来。哈哈。 罂粟:还有一个短篇我很喜欢,fion的《老太太和黄连》。 老光:我觉得那不是小说,是散文吧。 罂粟:是小小说吧。淡淡的味道,但是语言很干净,相比较越来越诡异和妖艳的文字,这样的东西不多了呢:) 老光:嗯,这期选月刊的时候,我也投了票给这篇。理由写的是:理由是:这篇文章没有一个“我”字出现,就像我们没有动用目光似的,说感情也罢,想像力也罢,爱心什么的都好了,总之写得不粘不腻,让人感觉南方也有秋风。有秋风当然好。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选。 罂粟:是的,就这样的感觉。和这篇正好相反的是玫瑰水手的《夜机》,文字上的修饰太多,写都市,写寂寞的人,写那些近期很流行的东西。。。 老光:对了。你写的几篇,算不算“都市寂寞人”呢? 罂粟:有的算,有的不算。 老光:《强奸》算? 罂粟:我说不太好,但我觉得跟这样的还是和《夜机》的风格不同,因为我没有把自己放到那样的环境里去。 老光:但你为什么也用第一人称写呢? 罂粟:用第一人称组织语言我比较在行。 老光:闪电说你想表达的是:“我发现绝望本身是一种强奸,所以我对顾星如此的遵从,我甚至敞开身怀等待他再一次的侵犯,就象遵从绝望的生活。” 这样理解,他会觉得你前面的都是废话。我认为这句话,或者类似的想法,确实是你想说的话。但这是个副产品,不那么重要。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绝望这类感情的体验的细致描写。不仅仅是绝望,而是一类。第一次的强奸,是一种失望的情绪,失望的情绪,主要是通过对顾星这个人的感觉写出来的。他有些女性化,既可怜又讨厌。强奸的过程也很无聊,被他强奸,还不如真的被个暴徒强奸了,反倒痛快。(罂粟:是的。)失望是表层的;深层的就是那种淡漠。提了一下,几乎没写。但是读者完全可以想象。有失望,其实反过来看,就是还怀有希望,不甘心,哪怕退一万步,也还希望是被暴徒强奸,不是被顾星。后来真的发生关系时,没有提到第一次时的恶心,无所谓了。其实不是被顾星强奸,是被自己的绝望强奸。 罂粟:是的,所以写了那句“我发现绝望本身是一种强奸,所以我对顾星如此的遵从,我甚至敞开身怀等待他再一次的侵犯,就象遵从绝望的生活。”后来我觉得那句不该写,不用直白地写出来。 老光:在两次强奸的过程中,对感觉的变化描写很细致。流浪改写的时候,最后三段没有了。改成了“我就走掉了。”但正是在最后,“他追上来,试图去搂我的腰,恶心的感觉又来了”——这里是有感觉的。所以我说他把人改成了漠然的木头。最后这一部分说的是,“我”在面临绝望时的感受,比较复杂,我觉得,不仅仅是别人说的灰暗,不明亮,痛恨。。之类,有勇气在里面,不仅是对失望的不甘心,还有对绝望的不甘心,虽然很微弱。你看,“我会说,瞧,我给了自己一次极端体验,我被强奸了。”(罂粟:是的,我也觉得那句不可以去掉的。)如果真的麻木了,不会说这样的话。有自嘲,有自怨自艾,也有不甘心,我说的勇气是面对的勇气,未必是抗争的勇气。 罂粟:还有三儿的一篇《易水绝音》,很短,我觉得好象没有完一样,就一个片段。 老光:因为这个题材是有背景的,所以倒未必需要多完整。 罂粟:我觉得荆柯刺秦最悲壮的是太子丹送他的时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他这样写我觉得有点生硬了,荆柯那样的人,义无返顾的去刺秦才符合他的性格吧。 老光:似乎概念化的东西多了些,什么政治啊之类的。 罂粟:可荆柯不是政客,也不会去懂得那些东西,他的性格就表现在侠义上吧,很悲壮,很美。他决定隐居又是为何呢? 老光:是政客也未必会这样去想问题,这是把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人。 罂粟:呵呵,觉得这样在古人身上做文章不太自然呢,这段历史乱演绎的够多了,没太多新意。
|
||
※尚书屋文化月刊※ 第六期 |